9393体育app是哪个省份-亡国已有50年,国王却仍健在,直到今天仍然号召同伴企图复国

新闻动态 /

你的位置:9393体育app是哪个省份 > 新闻动态 > 亡国已有50年,国王却仍健在,直到今天仍然号召同伴企图复国
亡国已有50年,国王却仍健在,直到今天仍然号召同伴企图复国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1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22

1975年4月14日,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锡金响起了一阵特殊的“投票声”,印度主导的“全民公投”结束,官方宣布97.55%的人支持锡金并入印度。

可当时锡金本土人心里都清楚,这场投票里,占人口多数的尼泊尔移民说了算,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锡金人,声音早被压得没了踪影。

50年后,纽约一间普通公寓里,一位穿着藏式长袍的老人对着一份泛黄的联合国请愿书叹气。

他是锡金末代国王帕尔登的儿子旺楚克,也是如今还在喊着“锡金要独立”的人。

50年过去,世界早把锡金当成印度的一个邦,为啥这位“流亡国王”还在坚持?锡金当年又为啥会一步步从一个独立王国,变成别人的地盘?

展开剩余90%

旺楚克

锡金亡国的“三步棋”

锡金这地方,打从一开始就没逃过“身不由己”的命。

它夹在西藏、尼泊尔、不丹和印度中间,最关键的是,它守着印度通往东北部的“西里古里走廊”。

这条走廊最窄的地方才20公里,相当于印度东西部的“脖子”,只要锡金不在自己手里,印度就总觉得脖子被人攥着。

这种地理位置,注定了它早晚会被大国盯上。

更要命的是英国当年留下的“坑”,19世纪英国把锡金变成保护国后,为了好控制,故意从尼泊尔迁了大批人过来。

到1947年英国撤走时,锡金的尼泊尔裔已经占了60%,本土的菩提亚族、雷布查族反倒成了少数。

本来锡金跟西藏关系近,藏传佛教是国教,清朝时还算是西藏的藩属,可清朝后期自己都顾不过来,锡金没了靠山,一下子成了没人护着的“软柿子”。

英国走了,印度马上接了过来,1947年印度刚独立,就跟锡金签了《维持现状协定》。

名义上是“帮锡金维持稳定”,实际上直接把锡金的外交、国防抓在了手里,还派军队驻扎进去。

1950年更过分,逼着锡金签了《印度锡金和平条约》,专门派了个“政治专员”住在锡金,锡金政府做啥决定都得经过他同意。

印度还在锡金扶持了一个“国民大会党”,专门跟国王对着干,把锡金内部搅得一团乱。

1968年,锡金人实在忍不了了,上街游行反对印度控制,可印度直接动了手,开枪镇压,死伤了不少人。

这一下,锡金民间的反印力量基本被打垮了,到1975年,印度干脆来了个“快刀斩乱麻”。

4月6日,军队把甘托克的王宫围了,解散了国王的卫队,把末代国王帕尔登软禁起来;

4月10日,在印度支持下,锡金议会直接宣布废除君主制,说要“并入印度”;

4月14日,又搞了那场争议满满的“公投”,用尼泊尔裔的票撑场面,最后拿着“97.55%支持率”的结果,让印度议会在5月正式把锡金变成了自己的第22个邦。

就这么三步,一个300多年的王国,从地图上彻底没了。

50年过去了

如今的锡金邦,日子跟50年前比,确实不一样了。

印度中央政府对这儿挺“大方”,人均给的补贴是印度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,靠着喜马拉雅的风景搞旅游,又借着税收优惠吸引了不少制药厂过来,不少锡金人的收入比王国时代高了不少。

甘托克街头也修了新马路,开了连锁商店,看着挺热闹。

可这热闹背后,藏着不少问题,锡金的财政收入有30%都靠印度补贴,核心产业比如大吉岭红茶种植、水电站,基本都是印度本土企业在管,锡金自己没多少话语权。

年轻人找工作也难,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的数据显示,2022年锡金的自杀率是43.1%,在印度所有邦里排第一,官方说主要原因就是年轻人没工作,压力太大。

表面上日子好了,可经济上的“拐棍”一直没扔,想自己站着根本不可能。

比经济更让人揪心的是,锡金的“根”快没了,现在锡金邦里,尼泊尔裔占了75%以上,走在街上,听到的大多是尼泊尔语,藏语只有少数老人会说。

以前锡金家家户户都过的藏传佛教祈福日,现在慢慢被印度教的排灯节取代,甘托克的藏传佛教寺庙,信徒越来越少,不少年轻僧人都去了印度其他城市。

学校里教的历史也变了样,印度的统一教材里,锡金并入印度被说成是“锡金人民自己的选择”,压根没提英国移民的事儿,也没说1975年军队包围王宫的细节。

现在锡金的年轻人,说起“锡金王国”,大多只会摇摇头说“那是爷爷辈的故事,没听过多少”。

50年时间,印度用补贴、移民、教育,一点点把锡金的“王国记忆”磨淡了。

旺楚克的“孤独抗争”

1982年,帕尔登在纽约去世,临死前把“王位”交给了次子旺楚克。

那一年,旺楚克在甘托克的寺庙里给自己加冕,说自己是锡金“第13代却嘉”,可除了少数流亡的锡金人,没人认这个“国王”。

印度不承认,其他国家也没一个站出来支持他。

刚开始,旺楚克还挺积极,一次次往联合国跑,提交请愿书,说1975年的吞并不合法;还去周边国家游说,想找些支持。

可不管他怎么跑,都没人理他。

2014年,他冒险偷偷回到锡金,在甘托克的广场上举着家族徽章演讲,喊着“锡金要独立”,结果没讲多久,就被印度警察架走,直接驱逐出境。

从那以后,他再也没踏进过锡金一步。

现在的旺楚克,住在纽约的一间小公寓里,平时大多在寺庙修行,很少再主动找国际组织。

每年就两个日子会出来:一个是父亲帕尔登的诞辰,一个是4月14日的锡金亡国日。

他会在纽约的锡金侨民社群里开个小型追思会,对着几十位老人念一念声明,再拿出当年的旧地图看一看。

支持他的侨民越来越老,年轻的锡金侨民都忙着在国外扎根,没人愿意再提“复国”的事儿。

2003年,中国承认了印度对锡金的主权,这一下,世界上最后一个还把锡金当独立王国的国家也松了口。

从此,旺楚克的“复国”诉求,彻底成了没人听的“独角戏”。

他自己也在采访里隐晦地说过“希望渺茫”,可每次到了纪念日,还是会准时站出来。

不是因为觉得能成功,更像是在给父亲的承诺一个交代,给那些还记着锡金王国的老人一个安慰。

结语

50年过去了,旺楚克的“复国梦”越来越远,锡金邦的印度化越来越深。

回头看锡金的故事,其实就是一个小国在大国博弈里的缩影:地理位置太重要,会被盯上;自身实力太弱,没能力反抗;连历史和文化,都可能慢慢被别人改写。

旺楚克的坚持,或许永远不会有结果,但他的存在,至少让这段历史没被彻底遗忘。

曾经有一个叫锡金的王国,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存在了333年,它有过自己的国王,有过自己的文化,也为了独立拼过命。

可在这个大国主导的世界里,小国想要守住自己的命运,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发布于:广东省

相关资讯